金年会|金年会·jinnian(金字招牌)诚信至上 金年会|金年会·jinnian(金字招牌)诚信至上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工程案例

身体平衡性训练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3:41:34 浏览次数:

  有朋友在留言里问我,土地财✅政是什么意思。我一直以为大家都知道,于是问了一下身边二十几个人,发现能了解皮毛的人居然不到一半。今天那我来讲一下改革开放后的三次圈地运动,解释一下中国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内在逻辑,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□□□□、社会影响。

  我们以前的土地其实都是不要钱给你用的,后来发现老这样白给,地方好像没什么好处。后来小平同志在南海边画了个圈,圈里的领导发现,隔壁香港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卖地,诶嘿,领导们就派了个考察团去香港学习了一下,这就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开端。

  1987年12月1日,深圳举行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,“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”敲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门。1988年宪法修改,正式确立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,开启土地财政模式。

  80年㊣代,为应对经济危机,国家实行财政分级承包,地方政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,出现第一轮征地高峰,后来因为经济调控结束。90年代,小平南巡后经济复苏,开发区热与房地产热引发第二次征地高峰,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改变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,国家推行房改,城市扩张带来第三轮圈地运动,土地浪费严重,粮食产量㊣下降 。这就是我们的三次圈地运动。

  接着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产生了强关联。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变现和相关税收获取收入,通过低价供工业用地□□□□、限量供应商住用地提升地价房价,获取垄断收益,土地财政实质是房地产财政。但土地开发成本高,地方政府卖地收益微薄,还增加㊣银行坏账风险。

  所以✅你会发现,企业很赚钱,但是地方的负债越来越大。好在,那个时候国央企走在前面,赚到了这笔钱,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了。不过,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均,农民✅㊣利益受损,农村矛盾✅激化,大量农民失去土地,难以在城市定居,土地问题成为三农问题恶化的重要因素。这也是我近㊣几年总在讨论的事情。

  今天聊这个我顺便想说说为什么地方这两年没有钱,你看看土地挂牌和摘牌的信息公开情况就知道了,因为没有卖出去地,就没有新的收入,而现在还剩的这些地,也不能随便卖了身体平衡性训练,因为本来剩下的也不多了,卖完就没了,得想办法利益最大化,也就是说,你现在不仅要✅买一块地,你还要投产,因为这样未来才能持续带来GDP。

  然后还有朋友问,很多地方的一些平台账上确实很多钱,但是为什么要投资,要花销的时候却拿不出来。这个就要聊整个财政体系了,那就复杂了,以后再聊,今天✅一句✅话概括就是,账上有很多钱是发债,借款的资金,大部分都专项专用,这没有人敢动的。而只有各个机构自己经营得来的收入,才能自己相对比较轻松的被地方支配。

  今天聊了这么多,我也不总结了,反正土地财政的模式必须要终结了,产业升级,产业创收那是势在必行了,如何改变这个现状,我昨天其实已经聊过了,也欢迎大家来多讨论。